過往市民與商場門口的聖誕老人合影
  天山網訊(記者董向東 許釋文攝影報道)12月22日,新疆某英語培訓學校舉辦了一場聖誕晚會,提前為學校的外籍教師過節。
  參加晚會的人員包括外教、學生和工作人員。該培訓學校市場部經理阿琴告訴記者,他們每年都舉辦類似的聖誕晚會,主要是為了營造一種溫馨的節日氛圍。
  12月24日,記者在採訪中發現,和上述培訓學校不同,大多數市民對待聖誕節這個“舶來”的節日時,只是為了找藉口狂歡一下。專家表示,當下民眾對待“洋節”的態度,充分彰顯了國人對自身文化的一種自信。
  “中國範”的聖誕節少了點“洋味”
  一提到聖誕節,就會讓人聯想到購物、逛街、互送蘋果、親朋聚餐……近年來,聖誕節在中國已變得頗具“中國範”。這個節日對大多數人來說,只是意味著聚會、游玩和社交活動,以及對家人朋友表達愛意。這種過節方式,剔除了聖誕節本來的宗教意味。
  平安夜送蘋果已成為一種慣例,因為“平”與“蘋”同音,送蘋果則被看做“送平安”。不少市民表示,在平安夜都會為自己的家人、朋友、戀人送上一個蘋果,作為祝福。市民張女士笑著說:“去年平安夜,我收到了12個蘋果,不知道今年能不能打破記錄。”
  作為西方節日,聖誕節“嫁接”到中國後,在很大程度上,已被完全“中國化”了。很多人不再深究聖誕節的來歷和意義,而是借助節日的喜慶氣氛,享受快樂,表達對親朋好友和未來的美好祝願。
  過節不分老少 享受快樂時光
  從小孩到中青年,再到老年人,大部分人對聖誕節的文化內涵不太清楚,也沒有多大興趣。一些可愛的聖誕玩偶,可口的聖誕大餐,或是特價商品和朋友聚會時的歡樂,吸引了絕大多數市民。
  聖誕節,不少老年人也樂在其中。記者在烏魯木齊發現,大部分老年人都表示不過聖誕節,但當天許多超市會做降價促銷活動,加上街頭巷尾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氛圍,因此他們也願意享受這份歡樂。今年70多歲的市民譚先生說,在街上,孫子孫女看到喜歡的聖誕玩具時,他會購買,和孩子們一起享受那份喜悅。
  聖誕襪、聖誕帽、聖誕樹、聖誕老人、聖誕大餐、神秘禮物,都是孩子們所喜歡和期待的。正在上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小偉興奮地告訴記者:“今年聖誕節,爸爸媽媽要帶我去吃大餐!”
  跟期待禮物和大餐的孩子們相比,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則是過聖誕節的主力軍。聖誕節在西方強調的是“親情”,而“中國範”的聖誕節,則更加強調其社交意義,是情侶、朋友之間聚會的一個良好契機。市民王女士說,聖誕節那天,她打算和一幫同事朋友吃火鍋,然後去KTV唱歌。市民張先生說:“我不會刻意過聖誕節,不過朋友都提議聖誕節出去聚一聚,為了不落單,我也算是‘被過節’了。”  (原標題:聖誕節被中國化 專家:過“洋節”彰顯國人文化自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m54omutf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